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要指示的深刻意蕴
编者按: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坚持守正创新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任务要求,提出了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殷切希望,为新时代工程的实施提供了重要遵循。本期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更大贡献这一主题,特约刊发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宁夏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学者文章。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下简称“马工程”)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工程的实施提供了科学指引和重要遵循。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深刻把握“马工程”是基础工程、战略工程的地位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这一重要指示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对理论建设的高度重视。2004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20年来,在党的统一领导下,“马工程”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组织动员了思想理论界数以万计的专家学者,围绕经典著作编译、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研究、高校教材编写、理论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集中攻关,发挥合力,建立健全意识形态领域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互联互动合作机制,创立了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格局和大格局,推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在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表明,“马工程”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项基本建设,也是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抓手。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我们党是一个由科学理论孕育催生并用科学理论武装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当代中国乃至世界上人数最多、力量最大、任务最繁重的政治组织,承担着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政治任务,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党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在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关键在于坚持不懈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不断增进党员、干部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新时代“马工程”承担着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解答和实践指引的艰巨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系统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方向目标、基本原则、根本任务、重点工作。新时代新征程,要准确把握“马工程”的使命担当,突出战略重点,切实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方针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领域各方面。
深刻把握坚持守正创新,深化学习研究宣传的任务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守正创新,聚焦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着力增强学习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这一重要指示,明确了实施“马工程”的根本任务,为不断创新“马工程”提出发展要求、指明奋斗方向。
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坚持守正创新,既是推进理论创新的重大原则,也是深化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其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一方面,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当前,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工程”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体系化决定了研究阐释的广度,学理化彰显着研究阐释的深度,既要注重从宏观视角对其科学体系进行整体把握、系统研究,也要把对各领域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放在整个科学体系中来认识和把握,避免碎片化、片面性。另一方面,着力增强学习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径。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新时代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是鲜活的,实践创新是生动的,我们的学习宣传也应紧跟时代步伐,用鲜活生动的语言、丰富多样接地气的方式,增强宣传宣讲的吸引力、感染力。
深刻把握坚持“两个结合”,厚植学术根基的殷切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两个结合’,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深入研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这一重要指示阐释了创新“马工程”、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科学方法和活力源泉。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过程既是一个总结经验、探索未知、发现真理的过程,也是一个把握事物之间内在联系、揭示客观规律、预见事物发展必然趋势的过程。“两个结合”既是实践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理论创新的基本规律,还是理论研究的根本方法。要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们党面临执政新考验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在“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创新性发展党的理论,形成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理论大格局大气象。要深入研究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加强对“两个结合”的研究和把握。要适应时代要求,立足中国实际,系统提炼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梦”“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用中国话语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理论讲述中国故事、用中国叙事传播中国声音,不断推动新时代“马工程”走深走实。
深刻把握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高素质理论人才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高素质理论人才,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更大贡献”。这一指示,为积极探索理论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马工程”走深走实,必须坚持人才为先。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等院校、党校(行政学院)、部队院校、科研院所、党政部门研究机构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以深厚的理论功底、专业的学术素养、独特的分析视角、生动的语言表达,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工作。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始终把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特别是中青年理论人才作为重要任务,把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统一起来,把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统筹起来,坚持出理论成果和出理论人才相结合、抓学术成果和抓学术环境相贯通,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军人才、骨干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青马工程”培育,培养出一批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的高素质理论人才,着力打造信仰坚定、政治可靠、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加强组织领导,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完善制度机制,强化激励保障,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管理科学、激励创新的工作格局。
(执笔人:王丛霞)
责任编辑:何青芳